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采用十字形太阳翼你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1月5日,我国研制的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经历七次轨道机动后,在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定点,定点于东经105.5°,这标志着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采用十字形太阳翼,整体外形类似于中国采购法国泰利斯公司的"中星9号"通信卫星。东方红五号将具有更强的电力供应,携带更多的载荷,将是中国未来主力大容量通信卫星平台。
实践二十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发射重量8吨多,平台单机国产化率达100%,设计寿命长达16年,搭载了十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验证载荷。作为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目前卫星已完成转移轨道变轨工作,对东五平台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后续将继续开展在轨试验与验证工作。其中,五院西安分院为该卫星研制的硬核载荷Q/V载荷、宽带柔性转发器、激光通信终端和三重叠天线等相继开始工作。这些优秀的西安航天“硬科技”,承载着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人挑战航天新技术的勇气,更承载着我国更多航天新技术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征程。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从此,当中国人仰望星空的时候,会知道在遥远的太空有一颗星是“中国星”,有一缕星光叫“东方红”。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重达8吨多,平台单机国产化率达100%,设计寿命长达16年,搭载了十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验证载荷。作为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目前卫星已完成转移轨道变轨工作,对东五平台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后续将继续开展在轨试验与验证工作。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方红五号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按照设计指标,基于“东五”平台的卫星起飞重量可达8000kg——9000kg,载荷承载能力可达1500kg——1800kg;设计寿命长达16年。
更为重要的是,东五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功能卫星研制需求,可广泛应用于高轨通信、微波遥感、光学遥感、空间科学探测、科学试验、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世界航天领域少有的多适应性平台。和我国现役“主力产品”东三、东四平台相比,东五平台重量、功率、在轨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又有了跨越式提升,将填补我国大型卫星平台型谱的空白,可满足未来20年的大容量卫星应用需求。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二十号卫星飞控试验队获悉,实践二十号卫星自2019年12月27日发射成功后,在短短九天内完成了一系列 “高难度”动作,并开展一系列新技术的在轨试验验证,取得了重要试验成果。
我国面积最大、展开方式最复杂太阳翼完成“一次展开和二次二维展开”动作。实践二十卫星拥有一副巨型太阳翼,比波音737飞机的翼展还要宽上10米。当火箭将卫星发射入轨后,不需要太多的能源,因此太阳翼第一次展开,只展开一小部分;当卫星在太空飞行约一周后,太阳翼在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二次展开。太阳翼全部展开后面积大大增加,就能带来源源不断超强电流供给,让实践二十号卫星始终拥有充沛体力,为更多的小伙伴提供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服务。
1月4日凌晨,经历七次轨道机动后,卫星成功抵达地球同步轨道。轨道机动的主角是化学推进系统,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接替运载火箭,使用高性能化学推进系统将卫星送到36000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轨道机动是对化学推进系统主要性能的全面考核,在这7次轨道机动中,化学推进系统表现优异。
据悉,后续实践二十号卫星的电推进系统将接过化学推进的接力棒,推动卫星精确“飘浮”在我们头顶上空36000公里高度的定点位置,化学推进系统将作为“如果组织需要可随时顶上”的角色而“退居二线”静静休息。
1月4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完成了双轴矢量调节机构首次在轨操作,四台机构顺利解锁,并高精度转动至目标角度,为后续电推进系统的顺利点火奠定了坚实基础。
矢量调节机构是为实现实践二十号卫星电推进系统效果最大化而配备的关键产品,可以调整发动机推力的方向。
后续,电推进系统将根据卫星任务计划开始点火,然后将在卫星的全寿命周期内一直担负起卫星长期的位置保持和动量轮卸载任务,确保实践二十号始终坚守岗位,而不“离家”出走。
1月4日,实践二十激光终端在轨解锁成功,随即开展了大范围转动机构功能检查,产品目前状态良好,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后续产品将开展高速相干激光通信等一系列试验,充分积累卫星激光通信链路的工程数据,为研制后续更高速率激光通信载荷奠定技术基础,满足高速星间、星地信息传输的迫切需求。
上一篇:新疆新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2020年将摆脱红色预警 下一篇:国内首台8MW海上风机完成吊装 刷新最大功率海上风机纪录